亚博集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办学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自治区经济建设与发展、适应行业发展需要,按照《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6 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等文件要求,学院结合自身实际办学情况,围绕办学基础能力、“双师”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自评,并形成自评报告。
一、学院概况
亚博集团隶属于包头市人民政府,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包头机械工业学校。1994年, 成为全国10所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试点学校之一。1998年成为全国最早独立设置的14所公办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之一,并更名为亚博集团。1999年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学院由原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改变为由原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国防科工委)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共建的院校。2006年划归包头市人民政府管理。2004年学院被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为承担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院校;2008年被原国家国防科工局确定为全国首批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同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截至2015年9月1日,学院在校生9231人,专任教师484人;占地面积73.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7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24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1亿元。
学院始终坚持职教定位,立足包头,面向兵工,服务全区,辐射全国,致力于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地区经济建设和国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二、 主要成效
(一)专业建设。学院立足自身基础和优势,围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等国家重大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主动调整专业方向,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持续提升专业质量,推进现代职教体系构建,取得明显成效。结构布局上,基本形成了以国家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群,涵盖“机械制造、材料工程、电气工程、车辆工程、信息技术、文化艺术、财经管理、建筑工程”等8个大类,呈现出以装备制造类专业为主、现代服务类专业协调发展的显著特点;2015年开设专业50个,其中,国家重点建设专业4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17个、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首批全国机械行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创新建设试点专业方向3个、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2个,试办高职本科专业4个、“3+2”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专业6个。
(二)课程建设。学院在自治区高职院校中率先试点学分制改革,不断完善高职特色的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对接职业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修订完善了790门课程标准。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建成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4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39门、院级优质课程29门;充分利用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建设在线开放课程28门;教师主编经教育部审定的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8本;获国家级微课大赛一等奖1个、优秀奖1个;自治区级微课大赛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获全国职业院校视频公开课程大赛二等奖1个、三等奖4个,课程微视频赛项二等奖3个、三等奖3个。
(三)师资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系统推进师资队伍培养“六项”计划,将着力点逐步从满足数量转移到提升质量上来。2015年,学院专任教师484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42.15%,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43.18 %,“双师素质”教师比例71.9%。学院拥有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1个、“草原英才”团队1个、黄炎培职业教育先进集体1个,包头市“鹿城英才”工程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1人,国家级技术能手1人;自治区“草原英才”1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1人、教坛新秀7人、技术能手3人、黄炎培职业教育先进个人3人;入选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2人;包头市“鹿城英才”4人,包头市级技术能手6人。聘请了160余名企业专家、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在学生职业素质提升、岗位技能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实训基地建设。学院拥有校内实训基地20个,下设实训中心、实验室等136个。建成国家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5个、全国机械行业首批先进制造技术促进与服务基地1个、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劳模创新工作室1个、包头市专项公共实训基地4个。加强校企联系、开辟合作领域,选择技术领先、设备先进、综合实力强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深入推进了订单培养、技术研发、培训服务等合作项目,目前共有校外实训基地166个。
(五)“人文校园”建设。弘扬兵工文化的优良传统,以“关爱教育”理念为引领,全面推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推进了“9个一”兵工文化建设项目,高度凝练了“热爱祖国、扎根边疆、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甘于奉献、勇于登攀”的校园兵工文化内涵,着力打造了校园“三节、三月、三赛”系列品牌活动;创立了“青马社团”“艺术学社”等品牌社团和“无人机”“3D打印”“焊接机器人”等专业协会,着力打造了一批校园文化品牌。推进优秀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将生态环保、绿色节能、循环经济等理念融入教育过程,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取得实效。学院被授予“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六)管理体制改革。依法治校,以办学章程为统领,推进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建设。修订了《亚博集团办学章程》《学术委员会章程》《教学工作委员会章程》,进一步规范人财物、教科研等方面的管理,修订、出台各类制度114项,逐步健全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体系。积极推进专业和管理机构改革,设立、重组相关部门机构,整合资源、明晰职责、细化分工、量化指标、强化落实、兑现奖惩,力促工作实效,提高效率,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逐步完善。
(七)科研和社会服务。承担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85项,其中,自治区高等学校科研项目15项;完成横向科研项目34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2项;获首届全国机械职业教育优秀实践性教学成果奖10项,全国机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自治区教学成果奖3项,包头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3项,教科研创新能力得到加强。依托“自动化焊接技术”、“智能制造”等校内实训基地,近三年累计开展各类社会培训15683人次,技术服务与培训收入达1292.47万元,服务经济社会能力进一步提升。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获评“内蒙古自治区就业技能培训知名品牌”,学院被自治区授予“盟市级示范性就业实训基地”“自治区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被行业协会授予“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汽车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等荣誉称号。
三、分项指标自评情况
(一)办学基础能力
1.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
财政拨款主要包括财政日常经费拨款和财政专项经费拨款。近三年生均财政拨款情况见表1。
表1. 近三年生均财政拨款情况一览表
年度 |
在校生数(人) |
财政拨款 (万元) |
年生均财政拨款(万元) |
2013 |
8290 |
7561.05 |
0.91 |
2014 |
8645 |
8306.71 |
0.96 |
2015 |
9231 |
11721.48 |
1.27 |
2.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078.93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1.42万元。在满足日常教学需要的同时,能够有力支撑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技术研发与服务、产品生产加工等多元化社会服务的需求。
3. 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
学院占地面积73.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72万平方米,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25.38平方米/生,符合教学、办公及师生活动等要求。其中,体育馆、网球馆、风雨操场等场馆设施完善,在自治区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在自用的同时向社会开放,常年为包头市、自治区乃至全国的体育赛事提供场地支持。
4. 信息化教学条件
学院高度重视信息化教学条件建设。目前,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1202Mbps,校园网主干最大带宽10000 Mbps,教学用终端(计算机)3354台,网络信息点数5510个,每百人拥有教学终端为36台。
学院实现了有线网、无线网全部覆盖。校园一卡通使用范围包括图书借阅、上机上网、实训管理、校内就餐、校内购物等。教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招生就业管理、行政办公管理、校园门户系统等方面均已实现信息化管理。
“十二五”期间,学院完善了原资源库平台,保障了学院各级各类精品课、优质课的申报及日常运行。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采购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实现了大量在线课程的实时点播,方便了学生学习。目前,学院教学资源网总量19500GB,上网课程101门,为学生自主学习及社会人员网上学习相关课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会计、审计、物联网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利用虚拟实训软件,开展课堂仿真实训、岗位仿真实训、综合仿真实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5. 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
学院重视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训条件逐步得到改善。目前,具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20个,下设实训室、实训中心136个,校内实践教学工位6030个,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0.65个。学院现已形成通识教育基础实训室、专业综合实训中心和生产性实训基地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功能的实践教学环境。
6. 生师比
学院通过引进、培养等多措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截至2015年9月,学院专任教师484人,在校生9231人,生师比为19.07。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204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42.15%;硕士以上学位教师209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43.18%。
(二)“双师”队伍建设
1.“双师型”教师比例
学院严格执行“亚博集团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认定办法”,鼓励和支持教师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大赛,取得高级工或以上职业资格;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目前,学院“双师”素质教师348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71.9%。
学院聘请张学海、翟兴刚等全国技术能手参与教学,柔性引进技能大师型企业兼职教师15人。学院建立了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2015年受聘兼职教师160人,兼职教师不仅承担实践教学工作,同时与专业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参与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技术服务等工作,在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专业人才培养
1.课程开设结构
2014至2015学年,学院开设课程总数为1054门,其中,理论(A类)课程199门,占开设课程总数的18.88%;理论+实践(B类)课程544门,占开设课程总数的51.61%;实践(C类)课程311门,占开设课程总数的29.51%。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学时占总教学学时的比例均大于50%。课程开设结构详见表2。
表2. 课程开设情况一览表
课程类型 |
数量(门) |
占总课程的比例(%) |
理论(A类)课程 |
199 |
18.88 |
理论+实践(B类)课程 |
544 |
51.61 |
实践(C类)课程 |
311 |
29.51 |
合计 |
1054 |
100 |
2.年生均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时间
学院现有中国兵器内蒙古一机集团公司、中国兵器内蒙古北方重工集团公司、包头市装备制造园区企业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166个,满足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任务需要。2014~2015学年校外实习基地承担实践教学总量达299190人天,生均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时间32.41天/生。
3.企业订单学生所占比例
学院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先后与陕汽集团乌海新能源汽车公司、奇瑞汽车公司等企业合作办学,成立了陕汽班、奇瑞班等订单班;“订单班”学生前两年在学院完成人文素质与专业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通用技能、专业技能和终身学习能力;第三学年学生进入企业,由跟岗到顶岗,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2014~2015学年,学院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等专业为相关企业订单培养109人。
4.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
学院各专业均聘请了企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企业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业教师共同组成专业教学团队,企业兼职教师不仅参与专业教学,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同时还参与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企业员工培训及技术服务等工作。近三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总额分别为:94.99万元、102.51万元、95.93万元。
5.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
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企业不仅提供技术、人员方面的支持,同时为学院无偿提供实践教学设备。2013~2015年,企业为学院提供的实践教学设备值为403.03万元。
(四)学生发展
1.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
学院早在试办高职之初,就已推广课证融通教学模式。各专业将职业资格培训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对接,将职业标准中应知应会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将职业资格考核纳入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中。2015年,学院共有毕业生2494人,取得本专业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为2306人,获证率达92.46%,其中,同时取得国家职业资格及行业职业资格两种证书的学生19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90%;取得高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505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0.25%。
2.直接就业率
学院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全程式”的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毕业生直接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步提升。近三年毕业生直接就业、升学情况见表3。
表3. 近三年毕业生直接就业、升学情况一览表
年度 |
毕业生数 (人) |
直接就业毕业生数(人) |
直接就业率(%) |
升学人数(人) |
升学比例(%) |
2013 |
2987 |
2756 |
92.27 |
119 |
3.98 |
2014 |
2528 |
2352 |
93.04 |
71 |
2.81 |
2015 |
2494 |
2333 |
93.55 |
61 |
2.45 |
3.毕业生就业去向
学院毕业生主要就业于装备制造、车辆制造、能源化工及服务业等行业企业。2015届毕业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就业1810人,占就业总数75.61%;在包头市就业1057人,占就业总数44.15%;就业于中小微企业1789人,占就业总数74.73%;就业于国家骨干企业429人,占就业总数的17.92%。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去向见表4。
表4.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去向一览表
年度 |
毕业生数 (人) |
就业学生数(人) |
留在当地就业 |
中小微企业等 基层服务 |
国家骨干企业就业 |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
2013 |
2987 |
2756 |
1212 |
43.98 |
2130 |
77.29 |
523 |
18.98 |
2014 |
2528 |
2423 |
1163 |
48.00 |
1954 |
80.64 |
389 |
16.05 |
2015 |
2494 |
2394 |
1057 |
44.15 |
1789 |
74.73 |
429 |
17.92 |
(五)社会服务能力
1.专业点学生分布
学院围绕自治区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需要,以国家重点建设专业、自治区品牌专业为核心,将50个专业划分为机械制造、电气工程、车辆制造、材料工程、财经管理、文化艺术、电子信息、建筑工程等8个专业群,整合教学资源,统筹规划,建立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专业群体系。专业群学生分布见表5。
表5.专业群学生分布统计表
序号 |
专业群 |
专业 |
在校生数(人) |
占在校生比例(%) |
1 |
机械制造 (7个专业) |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
994 |
10.77 |
机械设计与制造 |
||||
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技术 |
||||
液压与气动技术 |
||||
★*◆数控技术 |
||||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
||||
◆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 |
||||
2 |
电气工程 (7个专业) |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2011 |
21.79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
◎安全防范技术 |
||||
◆检测技术及应用 |
||||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
||||
风能发电设备制造与维修 |
||||
3 |
材料工程 (6个专业) |
◆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 |
438 |
4.74 |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 |
||||
★ ◆焊接技术与自动化 |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
冶金技术 |
||||
无损检测技术 |
||||
4 |
车辆制造 (5个专业) |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
1543 |
16.72 |
◆汽车电子技术 |
||||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 |
||||
汽车整形技术 |
||||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
||||
5 |
财经管理 (6个专业) |
会计电算化 |
1751 |
18.96 |
会计与审计 |
||||
◎金融管理 |
||||
工商企业管理 |
||||
酒店管理 |
||||
涉外旅游 |
||||
6 |
文化艺术 (7个专业) |
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 |
999 |
10.82 |
*◆广告设计与制作 |
||||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 |
||||
◆文秘 |
||||
工业设计 |
||||
应用英语 |
||||
商务英语 |
||||
7 |
电子信息 (3个专业) |
物联网技术 |
562 |
6.09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
计算机信息管理 |
||||
8 |
建筑工程 (5个专业) |
建筑工程技术 |
933 |
10.11 |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
||||
建筑室内设计 |
||||
◆物业管理 |
||||
房地产经营与估价 |
||||
注:★国家级重点专业;*自治区级重点专业 ◆自治区级品牌专业;◎2015年新增专业 本表不包括近年暂缓招生的4个专业。 |
包头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是包头市近年来重点发展领域。学院围绕包头市重点发展产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着力打造与重点产业链紧密对接的机械制造、电气工程、车辆制造、材料工程、电子信息、财经管理等专业群。从专业群学生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机械制造、电气工程、车辆制造、材料工程等装备制造类专业学生4986人,占全院在校生的54.02%,财经管理类专业群学生1751人,占全院在校生的18.97%。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学生562人,占全院在校生的6.09%;主体专业与包头市重点发展产业相匹配。针对产业转型升级涌现出的新技术、新工艺,细化专业方向,先后开发设置了3D打印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风能发电设备制造与维修、文化市场经营管理等与先进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努力形成与本地区产业分布形态相适应的专业布局。
3.招生计划完成质量
学院招生方式有统招招生、自主招生等方式。2015年,学院计划招生3600人,实际招生3534人,其中,统招计划招生3130人,实际招生3067人,第一志愿报考3067人,第一志愿报考率100%;自主招生计划招生470人,实际招生467人,自主招生报名554人,报考率117.9%。近三年招生计划完成质量一览表见表6。
表6. 近三年招生计划完成质量一览表
年度 |
招生计划总数(人) |
实际招生总数(人) |
统招招生 |
自主招生 |
|||||
计划招生数(人) |
实际招生数(人) |
第一志愿报考数(人) |
计划招生数(人) |
实际招生数(人) |
报名人数(人) |
报考率(%) |
|||
2013 |
3550 |
2895 |
3350 |
2703 |
2703 |
200 |
192 |
261 |
130.5 |
2014 |
3600 |
3399 |
3270 |
3069 |
3069 |
330 |
330 |
445 |
134.8 |
2015 |
3600 |
3534 |
3130 |
3067 |
3067 |
470 |
467 |
554 |
117.9 |
4.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
学院发挥教育、培训资源优势,面向社会转岗、再就业人员,积极开展专项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等,为行业企业及地方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建设做积极贡献。近三年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情况详见表7。
表7 近三年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情况一览表
年度 |
扶贫专项 |
社会人员培训 |
备注 |
2013 |
1011.60 |
0 |
|
2014 |
1031.79 |
67.53 |
|
2015 |
924.60 |
31.70 |
|
5.技术服务到款额
学院面向自治区及周边地区行业企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与技术服务。2015年培训企业员工5939人天,培训收入达294.95万元,为企业技术服务收入达49.40万元。技术服务到款额详见表8。
表8. 近三年技术服务到款额情况一览表
年度 |
纵向科研 (万元) |
横向技术服务(万元) |
培训服务 (万元) |
备注 |
2013 |
12.5 |
60.08 |
418.03 |
|
2014 |
12.5 |
30.90 |
374.51 |
|
2015 |
15.5 |
49.40 |
294.95 |
|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近年来,学院审时度势,把握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但在知名品牌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不足,还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一)专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知名品牌专业建设工作有待加强。“十三五”期间,学院紧紧围绕自治区提出的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战略目标,结合学院自身优势,加强装备制造产业相关专业改革和建设,服务装备制造产业向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努力形成与自治区产业分布形态相适应的专业布局。集中专业群优势资源,加强核心专业建设,实现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技术技能积累、队伍建设的良性互动,加快建成一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知名品牌专业,增强服务国家、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领军人才偏少。学院将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构建“重点突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的队伍建设体系。重点实施优秀人才引进、专业领军人才支持、优秀团队建设、“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等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优秀人才辈出、与建设国内知名高职院校相适应的教职工队伍。
(三)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学院将全力推进智能校园建设工程,依托数字化教学中心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造传统教学,探索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信息化教学管理水平。强化管理信息化整体设计,建设数据集中、系统集成的应用环境,实现教学、学生、后勤、安全、科研等各类数据管理的信息化和数据交换的规范化;健全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保证系统数据的全面、及时、准确和安全,提升管理信息化应用能力。
(四)质量保证体系有待健全。学院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进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在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质量目标与标准、管理制度与规范、诊断改进机制,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